第二天半晌午,仨人来到刘平安师父家的大门口。刘正华驾着平板车,刘平安扶着张兰英从铺着草垫的平板车下来,张兰英手里拿着早上在镇上买的糕点。

“师父,师父”刘平安扶着张兰英刚进大门就喊道。

李萧山端着铺满草药的簸箕从里屋出来说道:“平安回来了。嗯?正华你两口子怎么也过来了,有事?”

“嗐,李神医您老身体还好?”

“这不是平安这熊孩子说他娘又有了,我们不放心,想请您老人家在瞧瞧。”刘正华问了声好,急忙回道。

李萧山乐呵呵的说道:“好事啊。平安看过了,那八九不离十,这孩子学的非常快,再过几年就能出师了。来进屋吧,我在瞧瞧。平安,给你爹娘去倒杯水。”

进屋后,李萧山给张兰英把了把脉,寻思下说道:“确实有了,估摸着三个月了,我给你们开几副安胎药。”

“谢谢李神医,这糕点您收着。平安这孩子,在这没少给您添麻烦。”张兰英开心道。

李萧山和刘正华两口子客气的推搡着,最后只能收下糕点。刘平安从后院药房抓好药,把父母送出大门外,一边还嘱咐着煎药的细节。

---------------

这天上午,刘平安在院子里跟着师父学习如何炮制草药。

“中药的炮制方法非常有讲究,过程也很复杂。”

“中药的泡制方法:分为水制和火制以及水火共治这三种方法。水制法往往用洗、泡、淋、润、飘几种方法,火制法则用炒、炙、煅,煨的方式.....中药用不同的方法炮制.....”刘平安边听边问学习着。

“李神医,在家吗?”大门口传来银铃般的脆声。

刘平安顺着声音望过去,看到小女孩扶着一个中年汉子走进院子里。

中年汉子穿着有些发白的对襟短褂,下身是打着补丁的破旧裤子,裤脚用布条扎了起来,面色苍白,不停的咳嗽。

小姑娘圆润的脸蛋洋溢着健康的色泽,一头乌黑的秀发随意的扎成两个辫子,柔顺的垂在肩头,身着粗布衣裳,无法掩盖她天生的丽质。

“李神医,俺是前面秦家村的秦二柱,这是俺闺女秦淮茹。咳..咳..!前些日子不知怎地,老是咳嗽,有时喘不上来气,麻烦您老给看看。”秦二柱边说边咳嗽。

刘平安听到秦淮茹这个名字一愣,感觉挺熟悉的一时也想不起来。

李萧山让刘平安搬来凳子,让秦二柱坐下把手放到院里的石桌上,把起了脉。过了一会,李萧山突然说道:“平安,你也把一下脉,诊断一下。”

“好嘞!”刘平安知道师父在考自己。

把完脉,看了下舌苔,耐心的询问了秦二柱的病情症状,就提笔开单子。

单子上写道:症状:咳嗽、咳痰伴喘息已有半月余,遇寒加重。痰色白而清晰,量多,伴有鼻塞、流涕。观其面色苍白,形寒肢冷,舌苔白滑,脉浮仅。诊断为外寒内饮之证,治以解表散寒,温肺化饮。剂方小青龙汤三剂:麻黄9克、芍药9克、细辛6克、干姜6克、灸甘草6克、桂枝9克、五味子6克、半夏9克。

“师父,您看对吗?”说着刘平安把诊断单递给了李萧山。

李萧山看了一眼说道:“不错,以后多看些病人,这样你的医术才进步的快。你去抓三剂药过来。”

“李神医您这是名师出高徒啊,咱们乡亲有福喽。”秦二柱拍了一句马屁。

秦淮茹也在暗暗的打量着刘平安,面容清秀,剑眉斜飞入鬓,高挺的鼻梁,嘴唇厚薄适中,唇色红润,嘴角微微上扬,感觉这小哥哥真好看。

孰不知刘平安今年才8岁。送走秦二柱父女,刘平安接着跟师父学习炮制药材。

一月后,刘平安把各种药材的炮制方法和步骤已经记得七七八八了。

隔三岔五的跟着师父去行医,一般都是刘平安主诊,刘平安医术每天不断的精进中。

期间那个叫秦淮茹的小姑娘不断的托人打听刘平安,最后才知道人家才8岁,便断了念想。

刘平安最近迷上了各种配药,从麻沸散到止血药,又从什么大补丸到蒙汗药,各种稀奇古怪的配方研究了个遍,越来越离谱。

有的是加以改进,比如改进的止血药,一般伤口不大的话,几秒就能止血。改进的蒙汗药、泻药也加强了药性。

李家庄的狗可是遭老罪了,不是集体拉稀,就是集体睡觉,一睡就是多半天,有的狗整天一瘸一拐的,后面更是几天不敢出家门。

搞的李家庄村民以为村子遭到了什么邪祟,李家庄的村长李老黑更是组织本村青年白天敲鼓晚上巡逻。

事情越传越离谱,全村人在愤怒和惊恐中惶惶度日......好在这事持续的时间不长,村里的狗也慢慢的敢出家门了。

随着大老美几次在小日本大规模轰炸,后面又长崎广岛丢了两个蛋蛋,1945年8月15日,鬼子宣布投降,全国上下开始沸腾,终于把鬼子赶出了中国,庆祝在也不用打仗了。

到处都能听到各家放鞭炮的声音。李萧山家也不例外,师兄李天顺一家也赶了回来,师母专门做了一大桌子肉菜,李志文、李志武和刘平安嬉闹着,李萧山和李天顺父子俩更是喝的醉如烂泥。

清晨,爷五个在院前的小果林里练武,刘平安耍了一套十二形拳,博得了李天顺的喝彩,直呼和老爷子差不离了。

这时看到刘正华急冲冲的走了过来,给老爷子和李天顺问了声好,边向刘平安说道:“平安,你大姑一家回来了,等会回家看看去。”

“好,爹,你等我下。”说着刘平安把挂在树枝上的褂子取下,跟师父师兄打了声招呼,跟着自家老爹往刘家庄方向赶去。

在路上,老爹给刘平安科普着姑姑一家住在南锣鼓巷68号的一个大杂院内,姑姑叫刘秀娥1918年出生,比老爹小三岁,姑父王景辉是个木匠,表哥王波比刘平安大一岁,小表弟王涛今年才6岁。

父子俩聊着聊着很快就到了家门口,推开院门就看到一中年男性蹲在院中间吸着卷烟,时不时的发出笑声。

在他的身后有个中年妇女给奶奶梳着头,长相酷似刘年氏,身上的衣服朴素但干净,刘平安心里想着:这个应该是姑姑、姑父了。

刘平安赶忙上前打招呼:“大姑,姑父你们来了。”

“这是平安吗?咋那么高了,不是才七八岁吗?吃的啥,窜那么快?”刘秀娥看着快接近1米4的刘平安,惊讶的说道

“我记得平安是37年二月份出生的吧,一眨眼都成半大小伙子了。”姑父王景辉也附和着说。

刘年氏炫耀着闺女、女婿说道:“平安摊上个好师傅,就是李家庄的李神医,不仅跟着学本事,每天还有肉吃,长的能不快吗?”

老太太虽然也发觉刘平安的身高异常于普通小孩,但是她把这些归功于天天吃肉上。

刘秀娥倒也没多问,这年头谁家能天天吃上肉,当然在后世刘平安这种年龄身高还真不算什么,抖音上就有很多。

于是,上前搂住刘平安,左瞧右瞧好好的打量了一番,老话说的好姑疼侄,刘平安从内心就能感觉的出来。

上辈子没有姑姑,这辈子算是弥补了小小的遗憾。

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