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午战争,一场让全世界都大跌眼镜的大规模海战。
无论是国力亦或是军备水准,那个时候的大清都比曰本要强。
那个时候的曰本舰队无论是吨位亦或是大炮口径都不如大清海军。
主力舰队只有四千吨级别的防护巡洋舰,反观大清,那个时候的定远号和镇远号都在七千级别。
吨位的差距让几乎全世界的领导者都认为,曰本必败。
然而,曰本却爆冷门的打败了大清海军,这使得无数人都对曰本这个弹丸小国产生了好奇心。
最后有人进行了总结。
一个片面的结论,那是制度的优势。
玛利亚是有先知优势,自然是知道日俄战争的结果。
但如果自己没有先知优势呢?那么她也是否会跟其他人一样,认为曰本必败?
这个时候的曰本是最辉煌的时刻,因为明治维新的改革让整个曰本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可就算再怎么变化,曰本的资源依旧短缺。
缺乏材料与原料,导致曰本的工业实力很难与现在的欧美国家抗衡。
大清的失败全因为内部制度的腐败,就算前线战士再怎么努力,再怎么英勇,也难敌身后的老佛爷。
再看现在的俄国。
玛利亚惊讶发现,简直就是出奇的相似。
想到这里玛利亚不仅叹气一声。
骑在马背上,她轻抚马上的白须。
“中将阁下,您是从圣彼得堡军事学院毕业的,那您应该学过那个时候大清的情况吧。”
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,距离刚好十年时间。
这十年时间足够让无数人对此进行深刻的研究。
圣彼得堡军事学院自然也对此进行过研究和分析,从里面毕业的布鲁西洛夫必然学到。
他稍加回忆,说道。
“是的,那个时候的清国内忧外患,内忧在与国家腐败,政策不对,就算坐拥七千吨位级别的战舰,也无法发挥她们应有的威力。”
“至于外患……”说到这里,布鲁西洛夫陷入沉默。
这个外患事实上其他国家也有。
别看欧洲列强表现得如此光鲜,事实上他们内外部都存在着各种问题。
这些国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少殖民地,可随着时间的推磨,殖民地也越来越难控制。
最典型的就是1859年印度叛乱。又例如非洲对法国殖民者的反抗。
只不过,前两者都是对殖民地的镇压,清国则是面对他国的入侵。
最后,玛利亚一声悲叹,打破了沉默。
“弱国无外交啊。”
发自肺腑的真心话,布鲁西洛夫深以为然。
确实,如果一个国家过于羸弱,她就不可能在外交上取得任何成果。
就算是战胜国也是如此。
然而,现在的俄国算是弱国吗?
布鲁西洛夫不能理解。
“公主殿下,我俄国跟清国不一样,清国依旧是农业国家,他们的工业水平远远不达标,反观我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,战舰规模也远比日本要强。”
“这样,不可能会输。”
玛利亚不知道怎么回应他的话。
确实,在数据理论上俄国确实不会输。
就算是历史上的描述,俄国把自己的海上舰队都打没了,其强大国力也让日本不敢再前进一步。
这也导致身为战胜国的日本不敢要求俄国赔款,俄国也表示自己还能再打下去。
这就是工业化的强大。
现在的清国,无论是制度亦或是工业水准都无法与列强较量。
反观俄国,在数据上无论如何都不会失败。
这可不是大清国这样的农业国家,这可是切切实实的工业列强。
然而,问题也出现在制度方面。
“中将阁下,您认为我俄国现在的主力在哪里?”
“欧洲。”布鲁西洛夫没有半分犹豫,直接回答。
无论亚洲那边的利益再怎么大,身为目前的世界中心,欧洲还是他们的主战场。
特别是英德矛盾越来越激烈,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动摇。
如果英德发生战争,法国和俄国就不可能置身事外,这就是欧罗巴之间的恩怨矛盾。
“正是如此,我们的主力都在欧洲这边,因此留给我俄国的只有大获全胜。”
“如果不能大获全胜,无论是惨胜亦或是战败,其造成的结果都是难以接受的。”
“如果惨胜,俄国在亚洲那边的控制力会大大削弱,必须补充兵源才能稳住局势。”
“如果战败,俄国对亚洲的掌控将会脱手,转而给日本腾出发展的空间。”
布鲁西洛夫开始消化玛利亚的话语。
尽管只有14岁,但她的推断并非毫无道理。
可接下来,玛利亚道出俄国的真正弱点。
“俄国真正弱点,其实是国内。”
“国内?”这下子,布鲁西洛夫愣住了。
凛冬,夹带着冰雪的寒风发出呼啸,将整个冬宫都笼罩其中。
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。
“正是俄国内部的矛盾。”
果然如此……
尽管早有预料,但布鲁西洛夫并不想如此承认。
他曾经被评为俄国最有潜力的将领之一。
在圣彼得堡大学读书时,曾发誓永远效忠俄国。
可这份忠心,却随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而逐渐的发生改变。
他看到了无数工人忍痛挨饿,每天辛苦耐劳的工作,换来的,只能是勉强果腹的黑面包。
他甚至看到无数士兵连一口口粮都供应不上,有些时候甚至还要两个人共用一把枪。
俄国的腐败已经是根深蒂固。
身为忠诚者的他想去改变,可只是武官的自己无从下手。
没有办法的他,只能催眠自己。
有可能,下一任俄国皇帝能够改变这一切的一切。
却没想到,下一任俄国皇帝居然是尼古拉二世。
一个充满野心和狂妄的君主。
伴随着尼古拉二世的各种操作,如今的俄国已经是外强中干。
他甚至怀疑,再这样下去,俄国将会被踢出大国之列。
风雪中,布鲁西洛夫陷入沉默。
他绝望的发现,自己竟没有任何办法能改变这一切。
难不成,真的没希望了吗。
“有!”
似是看穿了布鲁西洛夫心中所想,迎着风雪的玛利亚,笑了起来。
“俄国这块枯木还有希望。”
“希望在哪里?”他连忙问道。
“就在群众。”
“群众?”布鲁西洛夫不解:“现在的群众连三餐都无法保证,只是火苗的他们,有怎么能燃起现在的枯木。”
“为什么不能?无论是工人亦或是农民,都是国家的主要成分。”
“只要联合起来,就能发挥出无穷的力量。”
朝着天空,迎向风雪。
玛利亚大声笑道。
“因为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”
“明天,我们走出冬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