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天的大学串门,不单给玻尔刷满了存在感,更是给全世界各地的记者都刷满了话题感。

哥本哈根的拍照门开始,确实流传着‘苏联政府关押科学家’的劲爆新闻。

随着爱因斯坦对科学家的联名书信,这件事就更具阴谋论了。

如果玻尔在短时间内都没有出现,那么,这件事就算是坐实了。

然而,随着玛利亚带着玻尔四处串门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,玻尔被苏联政府软禁的内容,直接宣布破产。

取而代之的,是关于苏联的第一次重大新闻发布会。

经过长达两天时间的推延,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了。

在众多记者注视下,首先走上台的,是玛利亚和一众官员。

通过短暂的寒暄,玛利亚以常用的政治口吻,回答着记者们的各种刁钻问题。

这些问题涉及范围极广,从地缘政治、意识形态,到个人的私生活,无所不有。

比较特别的几个问题,则成为了焦点。

“玛利亚主席,请问您怎么看待丘吉尔先生对您是‘可憎可恶’的评价呢?”

如果说其他人,玛利亚还是会以最标准的政治家口吻,回答着这位记者的问题。

但是,丘吉尔不行。

丘吉尔不单是自己的对手,更是一个口嗨者。

真让丘吉尔口嗨起来,到以后,他不得在自己的日记中写满对自己的污蔑?

不能纵容这死胖子,玛利亚也以对等的方式,带着温和的微笑给予回应。

“我运用墨索里尼的一句话来形容,他就是一个狗娘养的。”

记者们纷纷记下笔记,但因为玛利亚引用的是墨索里尼的话,所以他们将这句话上面做了一个人名标注,墨索里尼。

然后是地缘政治问题,这里面涉及到地中海、北非、南非、埃及、中东、巴基斯坦、印度这些地区。

范围很大,触及到的问题也很多,玛利亚也逐一地做出回应。

而她所给出的所有回应,都围绕着一个重点去说。

“我们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反殖民的反帝国。”

句句不谈英国,句句都在说英国。

当然,玛利亚还特意点明一个国家的名字。

“在对待法西斯军国主义这条路上,苏联也同样不会有任何退让的可能性。”

“所以,在此次新闻大会上,苏方极力督促日方,立即从西伯利亚撤军,并无条件投降,否者,后果自负。”

最后,玛利亚补充了一句。

“勿谓言之不预。”

这个新闻发布会里面,是有日本记者在里面,他们对玛利亚的警告视若无睹,毕竟现在的日本,就是在跟美国联合。

见到玛利亚如此的‘口出狂言’,一位《朝日新闻》记者便举起了手。

玛利亚看到了,示意他可以提问。

这位记者先是对玛利亚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声,然后用很蹩脚的英文,对她说道。

“玛利亚主席,就目前来看,你们的苏联正在面对国际联盟的围攻吧。”

“英国、法国、荷兰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英属印度、我国和美国。”

“能够制造出如此之多的敌对国家,这是否可以说明,苏联的外交政策很失败呢?”

“还是说,苏联真的要一意孤行,与全世界为敌?”

说完,这名日本记者重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。

玛利亚深深地看了他一眼,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。

“这位日本记者,你的观点其实有两个错误。”

“第一,并不是我们制造敌人,而是我们在反殖民帝国,仅此而已,我们所追求的,是全世界人类的解放。”

“我们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,那就是解放全人类,所以我们并不是制造敌人,我们只是走在了人类敌人的对立面。”

日本记者没有说话,但原本欢乐的表情,绷紧了许多。

“然后,我们也从未想过与世界为敌,毕竟这个世界并不只有英国、美国、法国和你们日本。”

“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,是多元化的。”

“你们更不能代表全世界,代表全人类。”

“正因如此,我们会为了巴基斯坦的独立而献出力量,会为了非洲人民的觉醒而伸出援手,更会为了震旦的独立和解放而提供帮助。”

“我们不是与世界为敌,我们只是与你们为敌。”

这名记者脸都青了,一位美国记者连忙举手,岔开话题。

他在岔开话题上确实取得了成功,至少把玛利亚的火力转移到美国这一边。

由于杜鲁门在各种改革措施中,限制了美国在军工上的突飞猛进,这使得美国在军备竞赛上,减速了。

虽说苏联跟美国是意识形态敌人,但就目前局势去看,苏联还是得妥善处理与美国的关系。

这不是怕美国,而是避免扯到蛋。

这些都是政治上的问题,离谱的是,英国记者竟问出了一个私人问题。

这名英国记者自称是自己是皇宫记者,尽管玛利亚不知道这个所谓的‘皇宫记者’有什么含金量,但能够进入这个发布会的,基本都是正牌记者。

然后,他问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。

“玛利亚主席,您现在有伴侣吗?”

玛利亚着着实实地愣了半天,最后只发出一个充满疑惑的“……啊?”

身边的记者也以一种古怪的目光,看向这位记者,但更多的人,是以‘好奇’的目光,看向玛利亚这边,期待着她的回答。

虽说这问题放在新闻发布会里面,并不合规,但玛利亚还是认真地做出思考。

自己算是单身吗?

回想起不久前在妹妹房间里干的事,又想起假期结束后,给安娜的一个告别吻。

细细琢磨,玛利亚一言不发地带着微笑,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,点了点头。

没有正面回答,但玛利亚的点头,仿佛默认了自己已经有了伴侣的回答。

这名记者见状,又追问一句。

“玛利亚主席,那是女的吗?是那位安娜博士吗?”

还未等玛利亚做出回答,这名记者就被两名壮硕的安保人员给直接带走,只留下短暂的尴尬沉默。

眼见还有一些记者想要刁难,玛利亚便制止了上半场的新闻不会,并以此为契机,道出了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
属于苏联的永久居留证。

当玛利亚道出这个重点时,大部分记者都是一脸懵圈,尽管首先提出永久居留证概念的是美国,但现在的美国还没有大规模使用。

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,几乎都是以国籍为主。

但从美国到来的记者就不一样了,在听到这个关键词后便立马做出记录。

在记者的各种拍摄和记录下,玛利亚缓缓地道出了苏联的永久居留证的特点,还有属于它的权利与义务。

“一般来说,获得永久居留的主体,还是外国人,并不是苏联公民,所以不会加入到苏联国籍。”

“但是,获得永久居留证资格的外国人,可以凭借有效护照和永久居留证件出入苏联国境,无需另外办理签证等手续。”

“权利义务方面,也同样如此。”

“除去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和义务外,原则上,和苏联公民享有相同权利,承担相同义务。”

随后,玛利亚又将怎么样才可以获得苏联永久居留证的方法,告知给众人。

原本很多人都对这个永久居留证充满期待,毕竟这可是苏联的永久居留证。

然而当他们听到永久居留证的条件后,逐渐失望。

因为,就以他们的条件而言,这实在是太苛刻了。

一名记者就对此向玛利亚提出质疑。

“玛利亚主席,你所说的永久居留证条件,是否过于苛刻?苏联的永久居留证条件甚至比加入英国国籍都要困难。”

对此,玛利亚则摇着头做出解释。

“永久居留证所代表的,可不仅仅是一张证件,而是苏联对其的杰出贡献与能力认可。”

又有一名记者问道。

“如果那人是美国国籍的呢?他也是否有机会得到苏联的永久居留证?”

“当然。”玛利亚微微一笑:“无论是美国、英国、法国亦或是加拿大、日本、震旦,都能有机会获得苏联的永久居留证。”

“我们不分国界,不分人种,不分民族,只要你是真心为世界革命事业做贡献,为人类的文明与科学做贡献,苏联都会给予高度关注。”

“而能够获得我们的第一张永久居留证件的人,将会是历史性的第一人。”

说到这里,玛利亚环顾四周一眼,带着一丝微笑,向记者们宣布了第一位获得者。

“在这里,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这位历史性的著名科学家尼尔斯·玻尔先生。”

说吧,伴随着记者的吵杂声,一名脸带笑容的科学家玻尔,从后台走出,出现在众人面前。

玛利亚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,拿着手上的特质卡片,在众目睽睽之下,一只手与玻尔握手,一只手把卡片递送到玻尔手中。

这一下,舆论起来了。

玻尔被苏联政府给软禁起来,这是大部分人所认为的事实。

但现在,这个所谓的‘事实’,在这场‘永久居留证’证件的颁布典礼中,不攻自破。

在记者的闪光灯抓拍下,玻尔从容地接过永久居留证件。

这时,记者们终于是忍不住,纷纷涌上前来。

“玻尔先生,请问您获得这张永久居留证,是不是被苏联政府强迫的?”

“玻尔先生,听说您不久前被苏联政府给软禁了,请问这是真的吗?”

“玻尔先生,您是否被苏联政府给奴役着?”

“玻尔先生,您难道被洗脑了吗?”

“玻尔先生……”

一大串西方话述,如潮水一般涌向玻尔,这让玻尔不仅回想起哥本哈根的遭遇,还有爱因斯坦的叮嘱。

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,他面不改色地举起手上的苏联绿卡,向面前的西方记者说道。

“我从未被软禁,也从未被奴役,苏联政府尊重着我,也尊重着每一位科学家。”

“所以,我为自己能够得到苏联的永久居留证而感到自豪。”

“我是第一人,是历史性的第一位苏联绿卡持有者。”

“在这里,我为自己在人类事业的贡献而感到自豪。”

又有一些记者想要刁难,玛利亚已经示意身边的工作人员,做好为玻尔打掩护的准备。

许是看出玛利亚的担忧,玻尔虚抬右手,无声地制止了玛利亚的行为。

他确实不是政治家,但很多有关于政治的问题上,他就是一个小白,若非如此,也不至于被美国人给陷害了。

但是,玻尔也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。

有了这次经历过后,玻尔对政治话题就更加敏感了。

他能感受到这些记者的各种套话想法,而他,也愿意直面应对。

“这位记者,你请说。”

点名了一位高举着右手的记者,玻尔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。

这位记者从位置上站立起来,他向玻尔提问道。

“请问玻尔先生,您刚才所说的一切,又十分遭到了强迫了?毕竟在一个专政的国家里面,压根就没有自由可言。”

对此,玻尔微微一笑,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话,毕竟他很清楚,无论自己怎么回答对方都会扭曲他的想法。

既然如此,就应当另辟新路,向这名女记者反问道。

“请问这位记者小姐,您认为,自由该如何定义?”

这名女记者眉头微紧,但还是做出回答:“我认为,自由应当是无拘无束,意志与想法自由的行动。”

玻尔轻点着头:“那么,在苏联这里,也同样如此。”

“但是……”

“记者小姐!”玻尔拦住了对方想要打断自己的举动,对她微笑道。:“在苏联这里,我所感受到的,正是意志的自由和想法的自由。”

“我在这里,体会到了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对科学的热衷,对哲学的思考,对自由的向往,对未来的憧憬。”

女记者强行打断道:“但他们依旧是专政的!专政会逐渐地让人民失去他们的自由。”

玻尔并没有因为她的打断而恼怒,反而又问了她一句:“那么,记者小姐,你认为苏联是如何蚕食人民的自由?”

“枷锁,他们用绝对的秩序,架空了人民的自由。”

玻尔摇了摇头:“恰恰相反,那是自由与秩序的平衡,如果只有自由而没有秩序,那么,这所谓的自由,将会演变成一场灾难。”

“现在的苏联,正走在‘秩序’与‘自由’的平衡点上,我愿意相信苏联,正如同,我愿意相信科学的真理。”

这一刻,玻尔以实际行动打破了谣言,同时还释放出一个重要信息。

那就是,最容易获得苏联绿卡的人,是科学家。

他们尊重科学,也尊重科学家,这就是现在的苏联。

热门小说推荐
你管僵尸叫召唤兽?

你管僵尸叫召唤兽?

将邪
能用钱解决的问题,没必要用真心

能用钱解决的问题,没必要用真心

风雨过后
模拟:什么校花?我要日韩留学生

模拟:什么校花?我要日韩留学生

王晓CC
七零换亲:不嫁糙汉嫁厂长

七零换亲:不嫁糙汉嫁厂长

禾下乘凉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