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虑再三,李泰还是用将军传信,将这件事知会给了皇帝。
够资格让皇帝直接停止处理政务的,不过三种情况,一是皇后到来,二是红翎急使,第三,就是将军了。
见将军飞进了殿门,李世民吹了声口哨,伸出手,就让它停在上面。
拆下竹管,吩咐道:“送将军下去,喂饱。”
等到方雳将将军抱下去,李世民才笑着打开了竹筒。
展开,不看内容,先看字。
让褚遂良教授李泰书法,是他咨询了杜如晦以后做出来的决定。
杜如晦认为,越王敏而好学,有举一反三、四、甚至是五六之能,既已识字,且有自行阅读的能力,随着时间增长,学问就能慢慢增加。
至于有所惑,读书认真的越王,必然会想办法自行求解,教授的先生,反而没那么重要了。
而李泰求惑的首选对象,并非别人,而是李世民。
人这种生物,大部分都好为人师,在教授他人的时候,能够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和收获感。
这种习性,有可能是基因中自带的。不会敝扫自珍,而是族群一起分享,或许这也是人类快速成长起来,甚至凌驾所有生物之上的原因之一。
李世民这个皇帝也不能免俗,虽然学问没有多精深,但是给李泰解惑还是没问题的。
所以,竹管之中,第一句就是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敢问阿耶,此文何解?”
看到这个问题,李世民大悦,因为这句话出自《礼记》,刚好在他能解答的范围内。
虽然不愿意承认,但若是青雀的问题过于高深,他也得求教房玄龄或者王珪等人了。
“天所赋予人的就是本性,遵循着本性行事发展就是道,把道加以修明并推广于众就是教化。
然而,人的本性偶而为善,偶而为恶,善且不论,为恶,小则为祸一方,大则战火四起。率性而为,乃自然之道,律法束人,乃人之道,国之本也....”
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,李世民停笔的时候才惊觉写的太多了,恐怕塞不到竹管里面。
折好纸张,塞到信封里,就派人骑马送去丰收殿。
放下第一张字条,李世民刚要打开第二条,方雳却走了进来,禀告道:“陛下,魏大夫求见。”
“魏征?”
李世民疑惑了一下,随即道:“宣他进来。”
不多时,魏征就报名而入。
走近了,他才要讲话,就注意到了龙案上的纸条。
拱拱手,魏征道:“陛下处理政务之余,尚能与越王殿下互通书信,宠子之心,古今唯一啊。”
明明是夸赞的话,在魏征口里讲出来,怎么听怎么难听。
想想之前青雀的做法,李世民面不改色,将字条递给魏征,笑道:
“青雀孤身在丰收殿,却不曾放下学问,遇到难题,就命将军送信给朕,让朕为之解惑。”
子曰,温故而知新,朕在给青雀解惑之余,自身也有收获。比如今天这一则,朕就想起了刑狱的重要。”
展开字条,魏征只是看了一遍,就知道皇帝不是在说谎。
若真如此,反而是好事儿。
逆耳忠言对皇帝而言终究有限,只有皇帝自己体会道理,自发约束行为,才能免于昏聩。
送回字条,魏征再次行礼道:“启禀陛下,今日微臣觐见,也是为了刑狱一类的事情。”
“哦?讲!”
见魏征这么说,李世民随即坐正身子,表示郑重。
“刑狱之于国,乃是根本之一。而律法创立之初,公正,就是它的根本。今日微臣觐见,是为了进言陛下,是时候,将武德以来的冤案,以及量罪过重的处置,翻案或者重判了。
而论及冤案,武德以来最大的一起,莫过于刘文静,刘肇仁一案。陛下自登基以来,迟迟没有提起此事,只怕是怕有损于太上皇颜面,于自身也是不孝之举,如今太上皇迁居大安宫,又是微臣主动提起此事,陛下之忧尽去矣。”
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看向魏征,疑惑道:“当初朕与建成相争的时候,肇仁和你也是水火不容,朕从未想过,为他求情翻案的,竟然是你魏征?”
魏征笑道:“此前臣与刘文静所为主别,加之微臣也确实看不起刘文静乖张的行径,水火不容乃是常事。只是,私交和国法威严不可混为一谈,涉及国法,就是微臣的世仇蒙冤,微臣也愿为之进言!”
“好一个大公无私的魏玄成!”
李世民拍案而起,满意道:“既然你提起,朕就予你这个责任,自武德以来,蒙冤未曾昭雪,和量罪过重的,都进行翻案重判吧。”
“陛下英明!”
躬身行礼以后,魏征就坐下来,等着旨意的下达。
领旨以后,魏征第一时间就离开了。
看着魏征匆匆离开的背影,回想起蒙冤而死的刘文静,李世民也不由得感慨万千。
就如魏征所说,刘文静虽然行为乖张,但是罪不至死,之所以被赐死,还是跟自己走得太近的缘故。
魏征说的没错,如今太上皇移居别宫,自己入主太极宫,算是彻底坐稳了皇位。但刘文静一案,自己若是推翻,还是有不孝的嫌疑。
现在好了,魏征主动担起了这个责任,自己这个皇帝帮理不帮亲,反而能落得美名。
什么时候,这魏征也这么贴心了?
疑惑才起,李世民忍不住的将自己代入到魏征的视角....
半晌过后....
两仪殿响起了一声拍案巨响:
“魏老贼!朕上了你的当!”
听到皇帝暴怒,周围轮值的宦官、宫女、侍卫,尽皆打了一个哆嗦。
不过他们的担忧很快就消散了,因为皇后来了。
只要皇后来到皇帝身边,天塌下来,也不会殃及无辜。
没有通报,长孙就走进了两仪殿。
进两仪殿而不用通报的,普天之下也只有她和长孙无忌两个人而已。
听了殿门处方雳的禀报,长孙换上笑脸,走进殿中,人未到先开了口:
“陛下可是又被魏征犯言直谏了?”